星期三, 4月 12, 2006

JF Coche-Dury



2003 Domaine Jean-Francois Coche-Dury Meursault

4/4/2006 @ Scala。
很濃芝麻、奶油、鳳梨香,入口有點礦物味,酸度高,初段有點柳丁皮的澀味,及後越來越開放,帶點白花香及香料香,口感相當滑,餘韻悠長,超好飲。整體沒有Meursault的濃郁, 反而像 Puligny Montrachet的細緻。Coche-Dury的酒真的好得無話好說,早年喝過的1999 Bourgogne已驚為天人,今次也讓我對Burgundy白酒提高了Brenchmark。

現年只是五十多歲的Jean-Francois Coche於1972年承繼了父親的Coche-Bouillicaut,其後改為Coche-Dury,Dury是妻子的名字。Coche-Dury年產量約三千五百箱,主要是Meursault產區的白酒,也有釀造Auxey Duresses、Monthelie及Volnay產區的紅酒。Coche-Dury一直是是Burgundy白酒的神話,與DRC Montrachet、Ramonet及Leflaive齊名,釀造複雜度和細緻度俱達頂峰的白酒。當然,價錢也是一等一的昂貴,這瓶村莊級的Meursault就要HK$1200,他的Corton Charlemagne則是天價,每瓶逾萬港元亦屬等閒。Robert Parker形容Jean-Francois Coche-Dury是地球上其中一個最優秀的酒莊,Jancis Robinson也認同Coche-Dury是頂級Chardonnay的代名詞。不過,這瓶酒也令我想起Jancis Robinson多年前的一篇文章,談到Burgundy白酒的隱憂。



摘自《酒經》月刊

Jancis Robinson
許迪鏘譯
2003年1月

與法國酒爭一日之長短,已是風行多年的一場全球遊戲。在那得天獨厚,不論種植甚麼葡萄品種都無往而不利的六角形國家以外,這場遊戲正方興未艾。

且不談部份波爾多出品定價過高,我認為法國在最高狀態時,仍能生產種類可觀的上佳而各具特色的酒,如香檳、波爾多紅酒、隆河區紅酒、羅瓦爾河區白酒,布根地紅酒尤為其表表者。

這裡顯然忽略了餐桌上的常客 ── 布根地白酒,但我不會為此而道歉。依我所見,雖然布根地區每年都有愈來愈多雄心勃勃的成功釀酒商湧現,但白酒的表現卻不大長進。在如今競爭日趨劇烈的酒市中,你一定要不斷進步,才可以生存下去,但許多法國釀酒商都因故步自封而自取滅亡。

最近我參加了不少不標牌子的法國名釀試酒會,以及好幾種世界頂級莎當妮(當然包括特級布根地白酒)跟澳洲特產Gruner Veltliner白葡萄酒的矇瓶比較。每一次試酒會上,都不乏極度令人失望的布根地白酒。

事實上,在那次澳洲試酒會上,在收集了十七位頂尖試酒家(都不是澳洲人)的評分後,發覺在三十五隻試酒中佔七隻的布根地,有五隻排名在最低分的七隻之內。在三十五隻中得分最高的,是來自Louis Latour的1990年Corton Charlemagne,排名第十八。來自Baron Thenard的97年Montrachet、來自Etienne Sauzet的96年Chevalier Montrachet,以及來自Louis Jadot 、Domaines Leflaive及Ramonet的出品,表現更不濟。布根地常抱怨,他們的酒送出供品試時還太新,但在這次試酒會中供品嘗的,卻是新酒和成熟的酒都包括在內。

這結果一點也不足為奇,不但確定先前由澳洲酒商安排的同類出品測試結果沒有偏差,也確定我自己對大部分布根地白酒的失望頂透並非無中生有。
 
我知道我是出了名對那些充斥市場的溫和、微甜以及大混合的莎當妮沒有好感,但我肯定欣賞上等的莎當妮,比方Meursault的Coche-Dury,以及索諾瑪的Kistler,我認為都是世上最好的葡萄酒。只要看看我的jancisrobinson.com網頁,就會看到不少曾觸動我的莎當妮,包括布根地的出品。
 
但在我的職業試酒生涯中,例如為英航挑選飛機上喝的餐酒,或不標牌子的新釀比較,我愈來愈受布根地白酒近期兩種常見的現象所困擾。
 
第一個令人不悅的現象是,布根地釀酒商出品的酒,愈來愈多像新世界的莎當妮。風水絕不是胡說八道,布根地的確有它獨特的風水,那些獨一無二的葡萄園,如果都能順其自然,必能造出不同凡響的佳釀。釀酒商一旦數本忘祖,只顧將Cote d'Or區的莎當妮變成典型的新世界莎當妮,帶著烘橡木、熱帶果香以及膩透了的甜味,布根地就是迷失了自我,那裡的人白白浪費了他們的財產。
 
我也明白,莎當妮基本上是一種極中性的葡萄,不像卡本納或黑比諾那樣在酒中留下強烈的風格,也因此你得花多些氣力,才能造出別具一格的產品。
 
不過,這些不思進取,反過來以新世界技術馬首是瞻的釀酒商,至低限度做出技術上及格、不但可以入口而且帶來愉悅的酒來。我要大事抨擊的,是為數多得令人憂慮的布根地釀酒商的出品,在技術上根本不行。
本來,理應有某種試酒委員會審核布根地酒的法定產區標籤申請,我只能假設,這些委員們要不是訓練不足,就是在工作時睡著了。
 
在最近一次英航的試酒會上,擬提供予頭等艙客人飲用的十二隻Meuraults區出品中,有五隻跟便宜四分三的澳洲林斯頓海岸 ( Limestone Ridge) 出品的莎當妮沒有分別,有四隻完全沒有半丁點兒品種特色,兩隻顯然壓榨過度,也有幾種酒精太強,入口太嗆喉。這裡的數目湊合不到十二,因為有些酒同時具有幾種缺點。這裡面有的是布根地最顯赫的名字,問題顯然是存在的。有的釀酒商根本未盡全力,他們相信,只要掛起Meursault的招牌,無論那酒是甚麼味道,總會找到買家。在英航的試酒室裡,我們見慣了不少大釀酒商拿來極劣的酒,指望我們察覺不到而跟他們簽上合約。
 
更令人憂慮的是,一些小型產區──其中有些地位還很崇高,也拿出品質差劣的酒來。比方說,在我的試酒筆記上,七隻2000年以來的Chassagne Montrachet Morgeot,由Jean Noel Gagnard、Chateau de Maltroye到Jouard,有以下的評語:「嗆喉,濕羊毛的氣味,加糖過度,收澀,不清爽,嗆喉而沉悶,有硫璜味,沒有重心,太尖,開始變壞。」這實在不妙。你可以說布根地紅酒遠未至於完美無瑕,我也同意,但它們至少都各有獨特的個性。也許禍根在於布根地的釀酒商獲准在同一隻酒內加進酸味和甜味,這在理論上是不可以的,但,又有誰管呢?


1 Comments:

Blogger Saltim said...

"也許禍根在於布根地的釀酒商獲准在同一隻酒內加進酸味和甜味"

唔係咁離譜麻 .....

7:30 下午  

發佈留言

<< Home